狗狗得了产褥疮怎么办?
产褥期是母犬分娩后至恢复正常活动的一段时期,通常为45天左右。此时母犬的机体抵抗力下降,加上怀孕期间消耗了大量体力、精力和营养,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原有病情的发展(如产后瘫痪)。 1.产道感染 由于胎膜或胎盘滞留等造成难产出时,细菌极易通过开放的产道进入体内而引起子宫炎或者盆腔炎,严重时可继发全身性感染,表现为精神沉郁、食欲减少甚至废绝;体温升高到40℃以上;被毛粗乱无光泽;腹下及后腿内侧皮肤发红、发肿;常蹲伏不安,不愿站立,步态不稳等症状,治疗应采用抗菌消炎的药物并配合静脉补液等方法及时控制感染,必要时进行手术处理。
2.乳房炎 多数是由于哺乳时间过长而使乳房过度充血所致,初期症状有患乳肿胀、疼痛,有时乳头内有乳汁堵塞感,当挤压乳腺时,乳汁会排出;后期则可有急性炎症表现:发热、被毛粗糙和无光泽、食欲不振或废绝等症;严重者可有肌肉震颤,走路摇摆等神经症状。治疗主要采取抗菌消炎和排空滞留在乳腺内的乳汁,对于严重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;预防主要是限制哺乳时间。
3.产后缺钙症 多见于哺乳期长且体质差的母犬以及怀孕期没有补充钙剂的母犬,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,行走困难;四肢关节疼痛,经常发生跛行;有时有口腔黏膜溃疡,流口水;牙齿松动,牙根部裸露;食欲减退,消化不良;有时精神烦躁,容易激动;常有卧地不起的现象出现。这种病症除了要及时进行补钙外,还应加强护理,注意保暖,给予高蛋白和高钙的饲料,并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促进骨细胞的新陈代谢。
4.贫血与产后出血 由于妊娠期营养物质消耗过多,加之生产过程中出血等因素的影响,有些体弱多病的母犬在生产后会出现贫血的症状。其主要特征是精神状态明显改变;身体衰弱,被毛粗乱,食欲大减;脉搏加快,呼吸快但浅;运动后呼吸困难,心悸亢进;贫血严重者会出现精神错乱,兴奋与抑制过程紊乱,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等现象。治疗可采用注射铁剂和维生素B1、维生素E等来预防和治疗。 还有因饲养管理不当而出现腹泻、便秘等问题,对此要合理搭配日粮,保证饮食质量,适时驱虫。
总之,在产褥期内应及时观察母犬的表现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同时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,提供营养丰富均衡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,适当运动,保持环境安静稳定,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