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犬疫苗多打一针?
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6年世界药品销售榜中,排名第一的是辉瑞的抗病毒药“立普妥”(洛伐他汀),用于治疗高脂血症;而排名第一的药物是孟山都公司的驱虫药“抗虫灵”,用于防治蛔目等寄生虫感染。第二和第三分别是美国的疫苗“霍乱疫苗”和中国的青霉素针剂。 排名第六的才是我们常见预防注射的疫苗——乙肝疫苗,而这个排名已经是十名开外了。
人类真正自己研制的药物,能进入前二十名的很少,大部分都在后面几百名甚至几千名徘徊。 而进入前五百以内的疫苗,也只有三个而已,其中两个还是中国生产的。一个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流行性感冒疫苗,另一个就是我们熟知的狂犬病疫苗。
因为每年我国都要接种超过一亿的剂次疫苗,所以疫苗总消耗量巨大。 去年开始,国家开始推行免疫规划,要求所有新生儿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,这将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的数量。
目前,已经研发的疫苗只有预防疾病的有限作用,要彻底消灭疾病还得依靠疫苗来形成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。因此研制一种新疫苗并不容易,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。 目前国内已有三家公司涉足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,但是与基因工程疫苗相比,它的技术含量不高,市场空间也不大。
不过,由于疫苗的生产工艺要求高,前期研发投入大,且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才能上市,故疫苗行业是一个投入产出比低的行业。 虽然研发难赚钱,但一旦产品进入市场,由于其高度垄断性及可重复采购导致的高粘度,让疫苗企业赚得盘满钵满。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,从1984年至2015年间,全国医疗机构累计收入为43.8万亿元,而同级门急诊次数为18.7亿次,年均就诊人次仅为2.3次/千人。也就是说,平均每个病人看病要花187元,如果加上药品费则更多。而相比之下,美国人均医疗支出为3213美元,日本为3483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