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痒有异味怎么回事?

楼妍凡楼妍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外耳道炎,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,又称“耳疖”、“急性外耳道炎”。是指累及外耳道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,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。 临床表现主要为耳部疼痛,可有头晕、头痛、发热、鼻塞、流涕等全身症状,病程一般1~2周。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,可发展成慢性外耳道炎或胆脂瘤。

本病多发于夏、秋季节。常为细菌感染所致,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。部分患者由于挖耳或不恰当的清洗方法导致外耳道受损,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本病。 患有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,容易患本病。预防感染应加强身体锻炼,避免过度疲劳,注意休息,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感冒发生。

在洗头、洗澡时,应避免污水流入外耳道;若污水进入外耳道,可用干净的纸巾吸干水分,或用吹风机吹干,切忌捏住鼻孔用力擤鼻;另外还需保持鼻腔的清洁,勿使鼻涕漏入外耳道。

对于已患外耳炎的病人,应该尽量避免搔抓。因为手部带有很多细菌,而且搔抓会使局部的炎症扩散,加重病情;可以用毛巾轻轻擦洗,或是用酒精擦拭消毒。 平时应注意避免烟尘刺激,以免加重症状。对于耳道内有结石者,应及时清除结石以消除局部刺激因素。

在积极采取生活饮食调理的同时,如果耳道内瘙痒剧烈,可适当使用抗过敏药,如苯海拉明、异丙嗪和扑尔敏等,以改善症状;若是因耳道炎症引起的分泌物增多,可使用抗生素滴耳剂滴耳,每日3次,每次1~2滴;还可配合利用碳酸氢钠液进行耳浴(将碳酸氢钠溶液注入外耳道深部,停留5分钟左右),每天一次,每次10毫升左右,必要时可用棉球蘸取液状石蜡涂于外耳道口处,以便减少耵聍溶解后流出,减轻瘙痒感。

颜在葆颜在葆优质答主

1、真菌感染:耳道进水、长期配戴耳机、挖耳等,易造成耳道慢性炎性病变,易感染上真菌。需保持耳道的干燥清洁,到医院做局部紫外线照射治疗,减少耳道内真菌繁殖,局部外用抗真菌滴耳液滴耳治疗,比如氟康唑滴耳液、碘伏滴耳液等,必要时做真菌化验检查。

2、外耳湿疹:常见于过敏体质的人群,易合并有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皮炎等疾病。需确定过敏因素,避免接触过敏原,积极治疗相关过敏性疾病,局部用抗真菌、激素类滴耳液对症治疗,比如丙酸氟替米星滴耳液、乙酸亮丙瑞林滴耳液等。

3、外耳道毛囊炎:常用挖耳棒、耳勺等硬物反复挖耳,导致外耳道皮肤毛囊受损,细菌感染后形成毛囊炎,局部有痒的感觉。需要保持耳道内清洁,减少耳道的刺激,积极抗炎治疗,可以局部滴用抗炎的滴耳液,比如呋喃西林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等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