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德犬怎么来的?
首先明确一点,东德牧羊犬(East German Shepherd)不是德国牧羊犬,而且和西德的德牧也没有关系。东德是德语中Ostdeutschland的简称,指东西德国合并之前属于民主德国的领土,也就是今德国的东部地区。
东德牧羊犬这一概念是1979年由德国饲养者联合会(Deutscher Züchtererbunternehmer-Verband e.V.,简称DZAV)提出的,用来区分当时已经风靡欧洲的美国可卡梗、英国斗牛梗等“外来品种”,并希望以此促进本国纯种狗的发展。因此人们常说的东德牧羊犬其实特指自20世纪初一直到现在仍持续繁育的德裔品系,而并非什么神秘异国品种的进口犬。
很多人应该了解,西方的犬类育种注重外形的优化,所以经常会看到各种奇奇怪怪的“异形”宠物狗,比如巨型贵宾、迷你腊肠等等。然而东德牧羊犬的育种方向却更倾向于“回归自然”,它们的外形接近原始犬种,性格忠诚可靠,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,在野外独立捕猎。
从体型上来看,东德牧羊犬接近德国牧羊犬,但是耳朵的大小稍微要小一些;从外观上看它们的毛色多为黑色、棕褐色,也有黄色、白色,但全身银色者不得参赛。
目前,全世界都有东德牧羊犬的后代,不过它们大部分都被培育成了工作犬或宠物犬。 值得一提的是,我国《养犬登记规范》中对“德国牧羊犬”的定义就是“包括德牧、东德牧羊犬在内的,脊背无弹性的犬”,可见其血统之纯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