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雀鱼鱼鳍发白怎么办?
白点病,俗称“小白点虫” ,是由寄生虫引起的观赏鱼疾病之一,症状表现为身体表面出现白色的斑点,严重的身体会因脱皮而发红甚至出血,如果病情继续发展,皮肤可能会溃烂、感染细菌造成死亡。这种疾病的常见程度可谓是“家喻户晓”,几乎是人尽皆知。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,由于环境因素及体质差异等原因,部分患者会出现白点病复发的情况。虽然并不致命,但总归是麻烦事一件。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?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。
一、为什么我的孔雀鱼得了白点病! 要说孔雀鱼得白点病的根本原因,那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天敌——小瓜虫。
小瓜虫属寄生虫中的异尖目异尖科,和我们熟知的人体寄生虫蛔目异尖科并不是一种,二者之间并没有亲缘关系(此处复习寄生虫基本知识:异尖目寄生虫的成虫形态类似圆筒状或铅笔状,体前端钝圆,后端狭细,体表有纤毛,能够蠕动;寄生在消化道内时,可因机械性阻塞而影响食物的吸收)。
[1]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记载,小瓜虫主要靠附着在鱼体的鳃部和皮肤上汲取营养,当其大量生长繁殖时,会导致鱼体发痒,鱼自身会不断蹭擦体表,此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鱼身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状物,这便是小瓜虫分泌的黏液(此过程亦称为“磨皮”)。 如果不及时处理,小瓜虫幼虫可以在体内发育为成虫并产生大量的虫体分泌物,这些分泌物可以直接刺激皮肤导致组织坏死,也可以刺激消化道黏膜,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,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构成威胁。
二、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白点病? 既然找到了病因,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寻求解决的方法。对于白点病的预防,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:一方面注意保持水质清洁稳定,定期换水,并投喂新鲜的食物,减少肠胃病的发生;另一方面及时杀灭鱼缸内的寄生虫,比如可以使用氯溴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20-30分钟左右。 另外,在疾病高发期(尤其是夏季),可以每隔半个月左右在鱼缸液体内投放少量杀菌剂,对各种细菌、真菌及寄生虫都具有较好的杀伤力,可以有效阻止病原体侵袭健康细胞。
如果您的鱼缸内有水草等植物,也要注意及时打捞枝叶,以免给寄生虫提供隐蔽场所。 对于已经患有白点病的患者,应及时隔离,避免交叉感染,同时做好消毒工作,以防止疾病传播。针对该病,可使用药物涂擦患处,或通过更换新水的方式来稀释水中毒素含量,达到消除白点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