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鲤为啥得水霉病?
水霉病是所有水生动物的常见病,也是易于感染的疾病。此病一般只在鱼体表受伤后,由于细菌感染使伤口溃烂,进而继发真菌感染。通常在10月份以后,水温在20℃以下时开始发病。
此病的病原为水霉菌,此菌是兼气性好化能的真菌,在富含有机质(蛋白质),15至20℃的水环境中尤为繁盛,水生动物的水盆或池底污物、淤泥中很多。此菌的繁殖体为丝状,分为外菌丝、内菌丝。内菌丝埋入腐生组织或寄主伤口吸收其养分,外菌丝在寄生组织表面生长,并纠结成毛绒绒的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物,故俗称“白毛病”、“跑马”、“长毛”等。菌体的顶端产生孢子囊,囊内形成很多孢子,在水中游动并繁殖,当新的寄主(鱼体)受伤或死亡后,孢子附着于伤口,萌发生出新的菌丝,新的孢子进入水中,再次进行繁殖。
患此病初期的锦鲤吃食活动等都无异常,待长出白色棉絮状物后,病锦鲤表现为不安、跳跃、食欲减退,直至不吃、游动困难、卧于池(缸)底,最后常因伤口恶化感染或体力耗尽而死。